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本《刘宝纯画集》,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集锦。从中既可以欣赏到刘宝纯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并随着这些秀美清新、笔精墨妙的山水画,进入他创造的绘画世界去遨游,又可以体察到他努力奋进,自学成材的足迹,了解作为一个步入耳顺之年的画家在当今中国画苑如何肩负承前启后的重任,致力于中国画创新的精神面貌。
刘宝纯的山水画,是他心中的歌、笔下的情。或写巍峨的泰山、或画浩荡的黄河、或绘澎湃的沧海、或赞美挺拔的青松、或吟咏故乡的明月、或表现自然界平凡的一角,无不寄托着他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和对于生养他的故土的深切眷恋。其作品格调高雅、意境清新、笔力矫健,充分显示出他对于生活美和自然美的执著追求。因此,他的画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和喜爱,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我祝贺这本画集的出版,也愿意趁这个机会谈谈对宝纯先生艺术的一些想法。现在很多人都喜爱中国画,并热衷于学习它,这是件好事,因为有利于传统中国画的普及和发扬。但如果抱着不纯正的目的,或一位为中国画很容易学,那就错了。学后而知难,特别是对于具有悠久传统的已形成独立体系,达到十分完美境界的中国画来说更是如此。学习它、掌握它不易,突破它、发扬它更难。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敢闯的精神,没有长期的训练和丰富的修养,没有深广的生活基础和熟练的技巧,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刘宝纯的山水画之所以能取得目前这样优异的成绩,正是由于它坚韧不拔、孜孜不倦的学习,以及长期刻苦训练和不断求索的结果。艺术创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不断攀登才可能达到高峰。
刘宝纯出生于山东省黄海之滨的荣成。在故乡青山秀水的哺育和熏陶下,自幼就播下了爱好绘画的种子。在劳动之余,他常常眺望着碧海蓝天、流云白帆,寄托美的情思。他也常常以树枝代笔、以沙滩为纸,涂画对生活的朴素印象。但贫寒的家境使他没有机会进美术院校深造,他能选择的只有自学的道路。然而困难和逆境非但不能阻挡他前进,反而更激发他自强不息。他一方面饱览和临摹历代名画,悉心研究各派的笔墨枝法,如饥似渴地向优秀的传统艺术吸取营养,习古学今;另一方面又以大自然为老师,以社会生活为大学。他曾多次登泰岱、临沧海、逆九曲黄河而上,沿万里长江而下;又遍游齐鲁、三秦和巴蜀等地的名山大川,开拓胸襟,陶冶性情,积累素材。但更主要的还是他“业精于勤”,多年来他勤于作画,经常通宵达旦而不辍。通过大量的创作实践活动,反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修养、思维与各种表达能力。诸如,对待传统绘画和外来艺术特别是各种现代美术思潮,既敢于鉴别吸收又善于消化运用;对待生活既能敏锐感受又善于概括和迅速反应;以及在作画时善于随机应变、大胆创造,把笔墨变做一种本能等等。正是这些能力的训练与发挥,才逐步形成刘宝纯自己的创作面貌与艺术风格。
至于刘宝纯的具体作品,细心的读者和专家们自会欣赏品评,勿我赘言。不过有两点倒值得谈一谈。
一是他很注重作品的“入情和出情”。他曾说过只有“画家将自身的感情和美的感受,融注于画境之中,才能将美带给人们”。因此他总是怀着激情去揭示自然美,善于把自己从自然山水那里感受到的种种美的印象、意境注入作品的形象之中,以情感人,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这种“以心接物,借物写心”和“情景交融”正是我国山水画的优良传统。也就是说只有达到情思之激荡物我合一的境界,才能引起作者与读者之间心灵的交响。不过,要真正激发人们更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怀,一定要抒真情、说真话,弹拨心底的灵蕴,闪现时代的光泽。刘宝纯之所以爱写松、绘海、染月,主要是缘于他对家乡故土的挚爱。正如他的一方闲章“齐鲁青未了”。他的代表作之一《松涛》高雅壮美,意在言外,之所以能得松的挺拔雄姿和直傲苍穹的神韵,就是基于他对泰山松的理解和热爱,以及独创的表现技法。他曾对笔者谈起过泰山松生长的恶劣条件、泰山松的外形特征与内在气质和泰山松与黄山松的比较等等,其珍爱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是刘宝纯还善于“取景和造境”。如前所述,他一贯尊重大自然以自然为宗师。善于发现和领略美的东西。尊重自然界但又不被自然景物所困惑,勤于写生有又不为写生所束缚,而是把美的景物融化于胸,成思于脑,意境先行,丘壑随之,意到笔随,自由的进行创造,所谓“天地入我心,物像由我裁”。他作画基本上不设草稿,每每情之所至,一气呵成。同时又很重视画面的“意匠惨淡经营”。既注重作品大的动势和境界烘托,有细心推敲画面对比的关系,讲究虚与实、粗与细、藏与露、收与放等穿插刻画,尤其善于应变,造险破险,因势造形,笔笔相生相应,而又笔笔调整补充,灵活多变,运用自如。他的另一代表作《沧海惊涛》就是例证。境界壮阔,笔墨生动,翻滚巨浪与万里长空相映,坚硬的礁石和丛生的芽树互衬,大气磅礴,浑然一体,让人犹如亲临其境,能感到无边大海的雄伟气概和惊涛裂崖的强大威力,甚至能听到那水石撞击的阵阵喧响声。此外,他还画过“江、河、湖、海”四幅组画,既有各自不同的意境追求,又有各种水的不同画法,足见作者的表现才能。
在百花齐放,群芳争妍的中国画苑中,每个富有进取精神的画家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思考着如何发出自己的音响,同时又能随着新时代的节拍前进。纵览收集在本画册中的近二百幅作品,可以说是刘宝纯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前进的途径,并取得了初步的收获。但是学无止境,他没有满足已达到的水平,而是怀着火热的激情和更大的抱负投入新的征程。
马克
1987年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