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中国画的爱好者。但是,如何欣赏、评价一幅中国画,一幅什么样的画才能堪称佳作?这里仅就中国的山水画作一浅略介绍。
中国民族的绘画——中国画,有着悠久的的历史。经过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中国画形成了山水、花鸟、人物等独立的画科,并且都自成体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以表现大自然的美为绘画内容,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性的艺术形式,与同是反映大自然美的西欧风景画相比,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西欧传统的风景画注重写实,山川、森林、海涛、落日、帆影等真实的物象,逼真的色彩,自然的光影,使人一目了然,仿佛是自然景物的再现。这种写实的绘画形式是在西方古典哲学思想的制约下形成的。中国的山水画则是受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寄情于景”、“寄情于物”,以深刻的理解,探求着景物本质的特征和内在的生命力,以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理解。历史证明,中国这种独特的传统美学思想是进步的并极有生命力的。
随着西方科学的发展和哲学观念的变化,西方绘画的美学思想也在不断的发展。从印象派,到现在构成主义、表现主义的出现,西方绘画越来越重视人的自我表现,从具体物象的再现写实手法到抽象的表现手法,西方现代派美学思想,逐渐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殊途同归。所以,了解与认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不仅对继承发展传统艺术,欣赏山水画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解。
中国山水画之今古
中国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期,只作为人物画衬景而存在;即使到了隋唐,山水画也还是处在较幼稚的阶段,不过已经向着独立的画科发展了。史有记载的当时山水画家有展子虔、吴道子、李思训及王维。至“五代十国”时,北有荆浩、关仝,南有董源等,均致力于山水画创作,并创立了皴染等技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使山水画作为独立存在的一门画科逐步走向成熟。北宋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山水画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画家有李成、范宽、巨然等。宋王朝南渡偏安,画坛上出现了以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山水大家,他们的绘画艺术独具风貌,各有妙境,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四大家: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吴镇以简洁、洒脱的艺术手法,使元代山水画别开生面。明初,王绂、戴进师承元人绘画的技法,各有成就;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家”,各具风格,名震一时。清代,山水画流派众多,名家辈出,最有成就的当推石涛、石溪、八大、渐江、梅清等。清代以后的现代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赵望云、钱松岩、石鲁、颜地、李可染、谢稚柳、亚明、宋文治、秦岭云等,一大批著名的山水画家,均对传统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山水画漫长的发展历史,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优秀的山水画,何以使人赏心悦目,感到意味无穷呢?宋代文豪苏东坡曾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一语堪能道破山水画之奥秒。山水画家将诗情画意兼容并蓄,融注于笔墨之中,构成山水画特有的艺术美。一幅成功的山水画,首先能造成一种情景交融、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境界。正是这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言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在吸引、感染着观众。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中国画家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对主客观绘画表现中,以主观表现为主,力得一个“意”字,借助于客观景物,以抒发画家对美好景物所产生的情感,从而“借景抒情”,创造一种景在画中而意在画外、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古人所说:“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也……能令观者目注神驰,为画转移者,盖因情景入妙,笔境兼夺,有感而通也。”
历代山水画家在创作中总是首先在意境上熬费苦心,在这方面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范例。如五代画家关仝所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物,使观者“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之状”。画家描绘的景物并没有直接画灞桥风雪及三峡闻猿,却因为画家有崇高的艺术境界,超俗的胸怀和深厚的艺术造诣,给观者造成一种“目注神驰”、“心游画外”的艺术境界。这就是山水画意境的神气作用,当然,此并非任何画家都能达到的,非心地脱俗、境界高超的画家而莫及。“恼人春色不在多,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经画家之意境处理又有新的表现,曾有画家在初春绿柳的画面上,画一少妇翘首盼望远方的征人,只以少妇的朱唇点出话题,便引人入胜,使人联想到画面以外的许多情景。
现代画家中同样在山水画的意境创作上,留给我们很多富有诗意的作品,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潘天涛的《小蓬船》、傅抱石的《西风吹下红雨来》、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石鲁的《家家都在花丛中》等。
一幅感人的山水画常是写景写情,趣味隽永,意象幽深,把观众引导到一个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景少意长”概括地说出了山水画艺术境界的特点。由此看来,在欣赏、评价一幅山水画时,意境的高低,无疑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要提高对山水画的欣赏水平,就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多观摩好的作品,多分析作品,以求了解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艺术境界的构成和创作意图,久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不难领略山水画中意境的美妙。
刘宝纯、高延军
1986年3月12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